目前,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测量人体外部特征间接反映体内的脂肪含量和分布,其中又以体重指数(BMI)最为常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不同人群之间BMI临界点存在差异,因此细化不同人群的BMI临界点对肥胖的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一、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筛查与诊断
表1.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肥胖临界值(kg/m)
为了使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评价与成人衔接,目前采用BMI作为其肥胖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评价制定不同年龄、性别的BMI判定临界点,其中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肥胖临界值,如图表1所示。如下图1所示为《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专家组建议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断与干预流程。
图1.超重、肥胖儿童规范化干预流程图-学龄儿童
注:WC:以90百分位作为判定腹型肥胖的临界点;WHtR:腰围身高比,以WHtR≥0.5作为判定腹型肥胖的临界点;IFG:空腹血糖受损;IGT:糖耐量受损;IFT/IGT:糖尿病前期;DM:糖尿病;TG:三酰 。
二、成人肥胖的筛查与诊断
由原卫生部疾控司发布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编写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运行)》版提出中国人肥胖诊断BMI临界点如表所示。如下图所示为《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专家组建议的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的诊断与干预流程。
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BMI(kg/m)和腰围临界点与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
图.超重、肥胖成年患者规范化干预流程图
三、老年人肥胖的筛查与诊断
目前,中国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肥胖判定标准,一般建议使用成年人标准。老年人肥胖症指6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或存在肥胖。按照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4≤BMI<8为超重,BMI≥8为肥胖。
合理的定义和诊断肥胖非常重要,但截至目前为止,无论是针对群体还是个体,基本上采用BMI作为肥胖评价指标,根据BMI水平进行肥胖诊断与肥胖程度分级。BMI作为反映体重的指标,在评估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个体(婴幼儿、青少年)和进入生理衰期的老年人的“过度脂肪积累”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未来关于肥胖的准确诊断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双能X线吸收法(DXA)、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和皮褶厚度等方法来提高肥胖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
注:数据图标来源为《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
作者:张明月合肥中农科泓智营养健康有限公司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lliuan.com/fpzby/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