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病因和遗传环境密切相关,肥胖症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和遗传密切相关。另外环境因素是影响肥胖的主要原因,比如饮食不合理,饮食习惯不正确,吃得过多,喜欢吃油腻,煎炸的食物,喜欢吃甜食,导致人体每天摄入的热量过多,消化不出去就会导致肥胖症。另外长期久坐,体育活动减少,体力活动不足,使得能量消耗减少,人体内脂肪堆积,引起肥胖症。还有一少部分人因为出生时低体重,成年以后发生肥胖的几率比较高。
肥胖有哪些危害
肥胖对身体有很大影响,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的时候,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平常人多50%。由于肥胖,脂肪会附着在心脏表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在中国,脑血管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异常等,缺血性脑梗死非常高发。
大部分肥胖病人脂肪代谢紊乱,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高脂血症随时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国外曾有一项调查指出,超过标准体重15公斤的人中,30%患有高血压。当人胖到一定程度时,肌肉和脂肪会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就会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对抗这种现象。大约数年至数十年后,过度工作的胰岛细胞就会出现衰竭,发展为糖尿病。严重的还会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如何正确减肥,需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重指数数值若处于18.5~23.9之间,为正常体重。但是,若低于18.5就说明偏瘦了。而体重指数如果超过了24,那就说明身体肥胖。对于一般人,推荐控制饮食、适当锻炼等健康的减肥方式;对于重度肥胖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减重治疗,必要时可使用减肥药物。
想要减肥人群可以使用阻碍脂肪吸收的药物,通过直接阻断人体对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使得摄入的热能和脂肪小于消耗,体内脂肪自然减少,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