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身高在3百分位以下(红框数值范围以下),提示孩子可能存在矮小症的情况,医院就诊。
方法二:根据儿童生长速度来判断
出生第1年:
大部分孩子大约长25cm左右。0~3个月每月长3cm,4~6个月每月长2cm,6~12个月每月长1.0~1.5cm,所以1岁以内的孩子最好每3个月测量一次身高。
出生第2年:
宝宝将大约长高10~12cm左右,建议每3~6月测一次身高。
出生第3年至青春期前:
每年长5~8cm,最好每半年测一次身高。
青春期:
男孩每年长高8~12cm,共长30cm,女孩每年长高6~8cm,共长25cm。由于生长加快,应该每6个月测一次身高。男孩青春期一般增加25~30cm,女孩青春期共增长20~25cm。
方法三:测骨龄
骨龄反映的是儿童骨骼的成熟度。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骨龄能较精确地反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是评价儿童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孩子属于体质性矮小,骨龄和生活年龄一致,差值在±1岁以内的算发育正常,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
骨龄不一定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一致,但骨龄才是判断孩子生长潜力的唯一标准。骨龄片可判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性成熟的趋势;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此外,骨龄测定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儿童身高的监测与矮小症的判断
简单来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身高矮半个头,或者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4岁左右,人体内生长激素及甲状腺素的分泌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养成规律。一般从身材上,可以初步评估是否存在生长缺陷。如孩子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身高均值的2个标准差(-2SD),或身高<该人群儿童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数(P3)者就可称为矮小症了。
什么是矮小症?发现孩子矮小怎么办?
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
以下情况提示患儿生长缓慢:
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以前小于7厘米∕年
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
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在近青春发育成熟期(女孩13~14岁,男孩14~15岁)时骨骺会闭合,无治疗机会。因此针对身材矮小儿童,家长们需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带孩子去儿科内分泌专科做进一步的咨询和诊治,切勿错过为孩子科学增高的宝贵时机。
直播预告
曙光儿童健康成长云课堂——科普直播系列第四期
伴随着春季的到来,曙光儿科将带来儿童健康成长云课堂,为家长和粉丝们进行线上科普直播互动。
什么是矮小症?
判断孩子矮小症的方法?
如何判断儿童肥胖?
肥胖症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周三(4月14日)晚7点,准时上线曙光儿科科普直播间,曙光资深儿科专家为您揭晓。
直播时间
年4月14日(周三)
19:00-20:00
直播详情
原标题:《曙光儿童健康成长云课堂——科普直播系列第四期:您家宝贝的身高达标了吗?3种方法!教您判断孩子是否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