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胖了,家长担心会不会发展为肥胖,引发各种疾病问题..
孩子提前出现了第二体征,家长又在担心会不会太早熟,心理不健康..
港大蔡主任表示:其实除了面对孩子肥胖和早熟的问题,家长还需要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如何预防儿童矮小症?港大主任表示:可以定期带孩子做体格检查,观测身高增长速度。
目前临床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
应该什么时候带孩子接受体格发育检查?蔡主任建议各年龄段接受体格发育检查如下:
1岁内每3个月一次
1岁以后6个月随访一次
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
骨龄则一年查一次。如果每年增长小于7厘米或者3岁之后每年增长小于5厘米,应该考虑是否生长发育迟缓。
通常来说,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胎儿到2岁的生长快速期,通常出生后第一年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长10厘米左右;
第二阶段为3岁到青春期前的生长速度减缓期,每年长5~7厘米;
第三阶段为青春期的生长加速期,男孩增长25~28厘米,女孩增长23~25厘米。
4岁是发现孩子矮小的分水岭。一旦发现孩子偏矮,就得赶紧治疗,及早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身材矮小状况。
关于身高问题,除了日常生活中需要 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能量来源,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平衡的饮食为好,即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
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运动的方式以慢跑、跳绳为主。球类运动、游泳也可,只不过需要注意保持运动的连续性。一些长时间、高强度、过于剧烈的运动,有可能造成缺氧,反而不利于长高。
温馨提示:家长可记录孩子每一次量身高的数字,对照图示观察孩子是否有矮小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成长未在正常值或正常范围内,一定要引起警惕,切勿因为粗心孩子的成长变化导致孩子长不高,”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