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对胖人并不太友好:
“连体重都控制不了,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
“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你怎么就做不到?”……
也许你认为胖人的短板就是懒,不够自律。
当我看到了一部名叫《我们为什么变得这么胖》的纪录片时,简直颠覆了之前对肥胖的认知,减肥也并非只是大家以为的“少吃多动”那样简单粗暴。
公斤!要买两张机票
却是两排的座位
加尔斯·杨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也是一名遗传学家。
他之前看到一些关于肥胖者的新闻报道,标题大多夸张、雷人。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肥胖的态度越来越苛责,甚至所有肥胖的人都被指责:很懒惰,很糟糕。
于是,杨博士决定寻找新闻事件背后的人,并且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故事。
莱斯是他从报纸上寻找的第一个“有故事的胖子”。
莱斯从小就有肥胖症,登上报纸头条是源于一次登机经历。
头条标题用硕大字号标明:公斤男子乘机时被告知要买两个座位,买到的座位一个在17排一个在19排”!
回忆起那段经历,莱斯记忆犹新。
他按照机场的规定办理买票和登机手续,每到一个环节,都会被工作人员拦住。于是,几乎所有人都在回头看“那个胖子怎么了?”
无论莱斯希望与否,他的生活总被揭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所有人看。尽管他非常不情愿。
莱斯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因为胖而被羞辱、被欺负。
那时候,没有人想带着他一起玩游戏。难过的时候,他一个人去商店,随便买点什么,回到家把自己反锁卧室躲起来吃。
他越吃越胖,越胖越难过,越难过就吃得更多……恶性循环。
后来,莱斯结婚了。
可结婚还不到一年,他的妻子去世了。
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用食物作为安慰是普遍现象,当生活给他重击时,这种嗜好愈发严重。
那时的莱斯什么都不想做,女儿回到家,莱斯也总是提不起精神,随便叫个外卖,父女俩一起吃。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好久,但莱斯从小的经历就是这样,只靠吃来获得安慰,别无他法。
莱斯觉得生活百无聊赖,然而外人却从不关心这个胖子的生命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莱斯不是没想过努力减肥,但现实中他还是遇到很多问题:
他的身体没办法参加锻炼;
他的肩部有问题;
两膝有关节炎,
需要周围人帮忙,才能搞定生活里的一切。
其实,像莱斯这种情况的胖子不在少数,有个体态偏胖的女孩说她的母亲自杀了,她在很短的时间内振作了起来,之后不可避免地,又开始靠吃来安抚自己。
这些曾借助食物来寻求安慰的人,每次感到郁闷的时候,就会直奔食物,想通过吃东西让自己好起来。
但她们自己也知道:这没用。
便利的外卖环境
给大脑传递虚假信息
现在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吃饱肚子变得非常容易。
杨博士在拜访莱斯之后回程的路上经过一条商业街,随便一数就有8家外卖店,而且售卖的都是高热量的食物。
杨博士买了一个汉堡套餐,算了下食物的热量是千卡。要想消耗掉这些热量,必须要行走将近4个小时。
然而,过去的人就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万年前,在塞伦盖蒂平原上,如果想抓回一只羚羊当作食物,光是抓羚羊就会消耗掉很多体力,将近千卡的热量。
现在,只要你动动手指,外卖就会送到你的手上。
过去20年,外卖数量飙升,如果你住的地方或工作的区域能提供多家外卖服务的餐厅,那么你患上肥胖症的几率就能翻倍。
当人们生活在这种“便利”的环境中,大脑收获的信息是:人们随时可能挨饿,需要不停吸收热量。
当人们收到这些错误信息误导时,便不停地在外卖平台上下单。
在纪录片中,杨医院,医院的院长说:5岁儿童当中,每10个就有一个是超重的。当然,这也许和母亲孕期的饮食方式有关。
母亲的营养和生活方式对婴儿的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其中也会影响孩子是否易患肥胖症的体质。
研究表明,快速释放糖分的食物一旦流经胎盘,会产生过量的脂肪细胞,而这种过量的脂肪细胞会伴随胎儿的一生,所以这会使孩子患上肥胖症的风险增加5倍以上。
所以,母亲在孕期怎么吃,关系着孩子未来是否患上肥胖症。
胖子的身体里有“吃货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有种基因与肥胖有关,其中作用最大的基因叫做“脂质及肥胖相关基因”,也叫“吃货基因”(FTO)。
每个人都携带FTO,但有些人遗传了略有差异的FTO,从而增加了肥胖的几率。
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FTO双重变异者;
他们比没有“吃货基因”的人平均重3公斤;
吃得更多,肥胖几率高50%。
这些携带FTO双重变异的人,大脑会传送这样的信息
1、自己比实际体重轻;
2、自己吃得没那么多。
因而这些人很难拒绝高热量食物,即使已经饱了,还会不停地吃。
那么,如果拥有“吃货基因”的胖人得知自己的先天情况后,是否会刻意重视饮食问题呢?这是科学家最好奇的。
纪录片中,遗传学家杨博士和一群节食肥胖患者开了一个小会,杨博士和小组成员们说:
“你们减肥难的原因,不是因为你们糟糕,不是因为懒惰,也不是意志不够坚定,而是因为你们在对抗自己的生理机制。”
说白了,就是你们的肥胖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基因造成的。
如果说从父母那里遗传的基因就像打扑克牌,那么有人能拿到一副好牌,而胖子却抽到了烂牌。
物竞天择的规律早就告诉人们:就算拿到烂牌,照样也能玩赢!手握好牌的人,也可能玩砸。
关键要理解肥胖基因是怎样影响人们的饮食。
果然,活动小组的一部分人被测出含有“吃货基因”,在记录片接下来的午餐环节中,杨博士和肥胖专家托尼暗中观察,发现被告知携带双重FTO的人,要么对高热量食物几乎不吃,要么更倾向于低热量食品。
所以,在减肥这件事上,关键是管住嘴,“知己知彼”。
明知自己有异于常人的基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尽量“扬长避短”。
别拿“吃货基因”当挡箭牌?
也许有人说,既然我有FTO双重变异基因,这是娘胎里带的,我没法克服。
如果你这样想,也许就错了。
在这部纪录片中,杨博士后来又拜访了曾经以“英国最胖学童”而登上报纸头条的内森。
15岁的内森和十年后减肥成功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小时候,内森经常在街头小吃店吃垃圾食品,薯片、巧克力、全糖可乐,总是不断地吃零食。
从11岁到14岁,每个夏季他都会去旅游,有一次在游乐场排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队,期待坐上过山车的他却因坐不进去而被拒了,“连安全扣都无法扣上”。
内森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感受:非常难受。
他的基因天生有缺陷,基因测试结果显示体内有双份肥胖基因变异副本,这使他增加了50%的肥胖几率。
然而,经受刺激之后,他改变了饮食习惯,告别高脂肪食品。
内森减重之后,第二年又去坐那个过山车,真的能够坐进去了。这对他的鼓舞很大。
后来,他一直在健身,从公斤,减掉了70多公斤。相当于瘦成了一半。
所以,别拿“烂牌”当借口。内森既拥有双重变异亚型,最后又通过健身瘦身,比起没有那种“坏基因”的人来说,他通过健身能使肥胖的几率降低30%。
携带有变异肥胖基因,虽然会增加长胖的几率,但如果参加健身的话,能减掉比别人更多的重量。这也是胖人的福音。
看完这部纪录片,并不是简单地鼓励人们为了美观而减肥,而是从人体基因的层面来说为什么有的人是易胖体质。
其实,很多胖人都知道,肥胖会非常影响人体健康,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癌症,而且肥胖症的预期寿命也会减少十年……
其实,胖瘦并不只是外表的美观问题,更深层次地能决定一个人健康与否。
不管自己的基因如何,至少能做到的是少订几次外卖、少吃几次不健康的高油脂、高热量食物。
让我们努力朝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迈进呀!喵~
星猫说
前两天,星猫园长被小伙伴们教育啦,再不重视身材就要被开除美猫界了。要保持一个优美的体型,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其实有时不是嘴上说说“控制”能做到的,关键要明白肥胖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迎刃而解。希望这篇文章对天下体重过百的难姐难妹们有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