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肥胖症的危害 > 肥胖症治疗 > 正文 > 正文

从0到1,仁会生物肥胖症创新药的新叙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6 14:04:41

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年,在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肥胖也被列为一种疾病。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

超重/肥胖是一种病,是否有药物可以治疗?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仁会生物”),其已上市的糖尿病GLP-1类药物谊生泰,在降糖的同时有良好的减重效果。该公司正在研发的超重/肥胖症药物BEM-,更是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批的创新减重药物。

1类创新药,零的突破

仁会生物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内分泌、心血管及肿瘤治疗领域内创新生物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年12月,公司获批上市了中国糖尿病领域内的第一个创新药,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全人源GLP-1类药物,国家1类新药——贝那鲁肽注射液(商品名谊生泰)。据药渡数据等第三方数据库显示,自年以来,由我国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并经食药监总局批准上市的“中国1类”大分子生物药,仅有23个。

GLP-1即肠促胰岛素激素,年,人们发现2型糖尿病(原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作用减退,这提示肠促胰素系统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GLP-1受体激动剂可分为:第一类是基于蜥蜴源多肽exendin-4结构,由人工合成,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1同源性较低;第二类是基于人体GLP-1结构,通过对人体GLP-1分子结构局部修饰加工而成,与人体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目前与人体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已上市GLP-1受体激动剂仅有贝那鲁肽(谊生泰)。

谊生泰,通用名贝那鲁肽注射液,是由高效表达贝那鲁肽(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基因的大肠杆菌,经过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获得的贝那鲁肽制成的注射液。

谊生泰主要特征在于“餐时、全同源”的生理性作用机制,谊生泰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与其他药物相比药效和安全性具有优势。

与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相比,谊生泰可在每日三餐前给药,可良好控制三餐后血糖,艾塞那肽早晚餐前给药,可控制早晚餐餐后血糖,午餐不给药则难以控制午餐的餐后血糖。

在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是低血糖风险。在低血糖风险方面,胰岛素类、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均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低血糖。由于谊生泰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机理,使其更不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试验中其低血糖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

在多项上市后的真实世界观察中,谊生泰还在餐后血糖高、糖尿病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中具有竞争优势。从患者需求方面来看,谊生泰是一款在降糖同时具有减重、潜在综合获益的餐后降糖药物。

根据国际国内的指南和共识可知,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用药有特殊需求,主要有两点:1)选择降糖药时,要优选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2)对于体重控制不理想者,需加用安全性良好的减肥药,且减肥药的效果要达到3个月5%(或6个月5%)。

横向比较,降糖效果好、减重且效果明确、降低内脏脂肪且程度更好的药物为GLP-1类。而GLP-1类中,又仅有谊生泰系全人源,可以每日三餐前用药。

年,10月5日,《ADA/EASD2型糖尿病(T2DM)高血糖管理共识报告》在第54届EASD年会上发布,该报告推荐,一般情况下GLP-1RA应作为首选的注射药物。可以预期,GLP-1类在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BEM-,可能是超重/肥胖症治疗颠覆性药物

目前,贝那鲁肽减重疗效比较明确,与减重适应症唯一GLP-1类药物利拉鲁肽(但未在中国上市)相比,贝那鲁肽优势显著。

在此基础上,仁会生物自主研发治疗肥胖症的创新药BEM-,其为贝那鲁肽在超重/肥胖治疗领域的新增适应症。BEM-与GLP-1受体结合,主要通过调节食欲中枢、增强饱腹感、延缓胃排空等机制改善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减少能量摄入,从而实现降低体重、改善血脂等疗效。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5款肥胖症长期治疗药物,均用于成人治疗。这5种减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重降低效果,可使体重较基线下降3%-7%,其中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减重效果最显著,奥利司他减重效果较弱。

该5种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对应的副作用等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FDA,AmericanAssociationofClinicalEndocrinologists(AACE)指南和各产品药品说明书

在我国,上述药物中除了奥利司他被批准用于减肥以外,其他药物并未获批进入我国市场(包括利拉鲁肽减重适应症制剂Saxenda),且国内奥利司他制剂均为国产仿制药(国外产品未在国内上市或已退市)。

TorgersnJS等人在《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发表一项关于奥利司他为期4年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奥利司他使用4年后体重降低5.8公斤(对照组下降3公斤)。贝那鲁肽的一项纳入个病例的真实世界研究(发表于《肥胖科学与实践》)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治疗3个月后,体重平均下降达10.05公斤。已有的实验数据也显示,国内已上市的减肥类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与贝那鲁肽存在较大差距。

BEM-作为与人体自身分泌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的药物,在减重方面的独特作用机制在于:(1)更强的延缓胃排空效果,三个月平均减重10公斤;(2)更好的长期安全性,没有糖尿病适应症下的黑框警告。

仁会生物已在国内开展BEM-超重/肥胖适应症方面的III期临床研究,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和上海市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产学研医合作领域项目的支持,预计将于年-年上半年完成全部临床观察。同时在美国开展肥胖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BEM-的III期临床研究为全球首个全人源GLP-1类药物的减重临床研究,其进程领先于国内其他减肥新药。目前国内其他减肥新药申请注册进度如下:

BEM-研发进度快于其他同类产品

上述在研减肥药物的进度明显落后于仁会生物BEM-项目。从疗效和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其中两款氯卡色林仿制药并无优势。即使成功获批,预计所占市场份额有限。而从GLP-1类减肥产品的抢跑情况来看,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利拉鲁肽进展最快,但尚未开始招募受试者,其他在研产品均未进行临床试验公示,进度更靠后一些。其中个别产品因在境内外均未上市,因而需要从I期临床开始,需要的研发周期更长。

BEM-作为与人体自身分泌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的药物,具有明显的减重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BEM-可能会成为超重/肥胖症治疗颠覆性药物。

超重/肥胖症药物治疗市场规模可能逾千亿

美国FDA批准的能够长期使用的减肥药有奥利司他(Xenical)、芬特明托吡酯(Qsymia)、氯卡色林(Belvig)、安非他酮纳曲酮(Contrave)和利拉鲁肽(Saxenda),根据诺和诺德年年报可知,在国外已获批减重适应症的GLP-1利拉鲁肽年销售额约58亿人民币,占全球减重药物市场的56%。

国内市场,超重/肥胖症药物治疗市场仅有奥利司他仿制药获得NMPA批准用于肥胖治疗。其中公开披露的“雅塑”销售额为6.6亿元,在国内奥利司他制剂市场的占有率约为52%,年奥利司他全国销售额约为12.7亿元(按市场零售价格计算)。

以年国内肥胖患者人数2亿人(FrostSullivan分析报告数据)为基数,参考奥利司他仿制药雅塑3个月的治疗费用元和利拉鲁肽减肥药物Saxenda3个月的治疗费用.81元,我国超重/肥胖药物治疗市场规模估算如下:

肥胖患者接受药物治疗除去健康需求,还有医疗美容需求,减少腰腹部脂肪才会拥有完美腰臀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受监管的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在年达到1,.7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年达到3,.3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24.2%。仁会生物BEM-产品妙在不仅减重效果好,重点是减掉的腰腹部顽固脂肪居多,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会否成为新的医疗美容爆品?

生物医药创新非一日可成,为了从1到X而继续努力

仁会生物从年设立开始就致力于GLP-1类的研发,是国内最早针对GLP-1进行创新药研发的企业。近几年GLP-1类日益成为热门靶点,在降糖、减重、NAFLD/NASH,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共病)等研究上体现出了潜力。

仁会生物早期开发了多项长效GLP-1类药物的重要技术,并通过筛选和比较,最终确定了贝那鲁肽作为重点开发方向。公司将继续扩大贝那鲁肽的适应症范围,并持续丰富其他产品管线。

除了糖尿病、肥胖症治疗领域,在研产品中的BEM-是贝那鲁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炎治疗领域新增的适应症,其主要成分为贝那鲁肽。目前,BEM-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即将递交IND申请。此外,仁会生物围绕内分泌、心血管及肿瘤三大领域,正在开展一系列新蛋白分子的临床前研究,产品线丰富,研发价值大,具体情况如下:

仁会生物在二十余年的研发历程中,形成了涵盖药物发现、CMC、临床研究等创新生物药研发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平台,包括靶点研究与药物优化、蛋白药物筛选与评价、基因工程串联表达、高表达CHO细胞构建及筛选、蛋白药物的质量研究、生物药物水针制剂、转化医学等。

其中,仁会生物的基因工程串联表达技术平台(该专利已获得中国、美国、英国等14个国家的专利授权),突破了经典融合蛋白技术的局限性。生物药物水针制剂技术平台,解决了蛋白药物在液体状态下及多剂量使用情况下难以长期稳定保存的技术难题。

同时,仁会生物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和优秀的科学家团队。在体系化的管理模式下,公司组建了一支由海内外知名院校博士和科学家主导的研发团队。其中70%以上都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具有医学、药学、分子生物学、制剂学、生物工程学等学科专业背景,核心骨干成员拥有在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或药企研究部门工作的丰富经验。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驱动的创新生物药研发企业。仁会生物围绕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已申请国内外专利百余项,已获授权70项。在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过程中,公司曾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项)、“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上海市生物医药转化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十余项国家和上海市项目的支持。

艾媒报告显示,年至年,全球在研新药年复合增速为8.0%,年比年增加了种新药。全球新药研发主力军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其中美国具有绝对优势,占有新药上市的五成市场。中国生物创新药的崛起还需要更多的仁会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lliuan.com/fpzzl/5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肥胖症的危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