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肥胖症的危害 > 肥胖症病因 > 正文 > 正文

柳叶刀研究发现,在中国,学历越高的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0/23 14:20:48

在中国,自年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重指数(BMI)和肥胖症一直在稳步上升。然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国家、区域或某些人口亚群的近期趋势进行可靠评估。

为了弥补这一证据差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新华,丁钢强及吴静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IF=)在线发表题为“Body-massindexandobesityinurbanandruralChina:findingsfromconsecutivenationallyrepresentativesurveysduring–18”的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对年至年间连续进行的六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共计人参加的健康调查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该研究发现,标准化平均BMI水平从年的22·7kg/m2上升到年的24·4kg/m2,肥胖患病率从3·1%到8·1%。自年以来,城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BMI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显著放缓,农村男性适度放缓,但农村女性继续稳定增长。

在所有六项调查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的平均BMI持续较低,但男性的情况恰恰相反。年估计有万名18-69岁的中国成年人(万男性和万女性)肥胖,是年的三倍。

肥胖是心脏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和许多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年影响全球6.7亿成年人。在全球范围内,成年人肥胖的患病率自年以来几乎增加了两倍。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体重指数(BMI)增加了5kg/m2,肥胖患病率增加了10倍以上。

在中国,自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均BMI和肥胖率一直在稳步上升,但至少到年仍远低于大多数其他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自年以来,中国推出了针对肥胖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国家计划,包括国家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中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计划。年,世界卫生大会还为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全球目标,包括与年相比上升,到年阻止肥胖流行率。仔细监测BMI和一般人群肥胖的长期趋势对于评估各种国家和国际举措可能取得的成功,并为制定具体国家的卫生政策提供信息。

之前有一些研究报告了中国BMI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趋势,但这些主要使用了年之前收集的全国调查数据,包括一些全球汇总研究,并且倾向于将肥胖定义为与大多数国际研究中使用的定义不同。关于中国近期平均BMI和肥胖趋势的可靠数据缺乏,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局部范围内,例如城乡地区,这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导致BMI的上升是否会持续持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关于BMI的上升趋势是否会因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地区或社会经济或教育状况而异,这可能会为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证据差距,该研究对年至年间连续进行的六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健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研究旨在研究从年到年中国成年人平均BMI和肥胖患病率的长期和近期趋势。年,特别强调年(启动各种国家非传染性疾病预防计划时)前后的变化,评估这些趋势如何因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和社会经济状况而异,并估计年肥胖人数与年相比。

该研究使用了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计划的数据,该计划成立于年,旨在定期提供全国范围内关于主要慢性病患病率以及一般人群中相关行为和代谢危险因素的数据。年至年期间,进行了六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共邀请了人,有(96·1%)人参加,其中年人,年人,年人,年为人,年为人,年为人。经过排除后,名年龄在18-69岁之间的参与者用于目前的分析。计算平均BMI和肥胖患病率(BMI≥30kg/m2),并按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地位比较时间趋势。

该研究发现,标准化平均BMI水平从年的22·7kg/m2上升到年的24·4kg/m2,肥胖患病率从3·1%到8·1%。年至年间,平均BMI每年增加0·09kg/m2,是-10年报告的一半(0·17kg/m2)。同样,年之后肥胖患病率的年增长率略低于年之前(6·0%年相对增长率vs8·7%年相对增长率;p=0·13)。

自年以来,城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BMI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显著放缓,农村男性适度放缓,但农村女性继续稳定增长。到年,农村女性的平均BMI高于城市女性(24·3kg/m2对23·9kg/m2;p=0·),但农村男性仍低于城市男性(24·5kg/m2对25·1kg/m2;p=0·)。在所有六项调查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的平均BMI持续较低,但男性的情况恰恰相反。年估计有万名18-69岁的中国成年人(万男性和万女性)肥胖,是年的三倍。

总之,在中国,成年人口平均BMI的增长在过去十年中似乎已经放缓。然而,该研究发现了性别、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趋势,强调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防止中国普通人群肥胖的进一步增加。

本文来源:iMedicines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lliuan.com/fpzby/11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肥胖症的危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