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约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查文献+写作共耗时4小时,如果大家只想知道结论,可直接移步至文末。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节,女(减)神(肥)节(季)又要来临。最近就有朋友问我:斌姐,我已经坚持1个月每天挤出1小时来锻炼,可每次站在体重计上,显示的数字非但没有降下去,反而还有增加的趋势。身边的朋友却说我“看上去瘦了”,不会是在安慰我吧?为什么健身的减重效果没有节食来得明显呢?说到这里,就要搬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站上去很轻,而要看上去很美!”,也就是所谓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神仙身材。那么如何判定呢?今天斌姐就来教教你。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肥胖?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BMI指数的计算公式BMI指数=体重(kg)÷身高^2(m)成人的BMI数值标准低于18.5——过轻18.5-23.9——正常24-27.9——过重28-32——肥胖高于32——非常肥胖BMI指数并非绝对,因为BMI没有把个人的脂肪比例及生理特殊情况计算在内,所以如果BMI指数提示过重,可能并非是肥胖。比如对于运动员或常年健身的人来说,由于肌肉比重较大,他的BMI指数可能超过30,若他的脂肪比例很低,那么他就不属于肥胖人群。哪些人不适用BMI指数未满18岁的人群运动员正在做重量训练的人孕妇或哺乳期产妇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你是真胖还是假胖?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把体重当成唯一的减肥成效指标,但实际上,这常常会误导你。我们平时所测量的体重,是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骨骼、肌肉、脂肪和水分。骨骼、肌肉和水分合称为“瘦体重”,余下的就是脂肪的重量。正确的减肥,应该是努力将身体的“真胖”体态改变,降低脂肪含量,同时提升肌肉紧实度,而不是单纯的降低体重,瘦到皮包骨头、乏力体弱状态。如果两个人体重和身高完全相同,但脂肪含量不一样,那么这两个人的体态可能会大不相同。举例来说,同样是身高1.70米,体重70公斤的两位30岁男性,BMI指数为24.22,体重已经在过重的范围当中。如果甲的脂肪含量为22%,则看起来不会显得很胖,属于“假胖”;而如果乙的脂肪含量为28%,则会显得有些臃肿,属于“真胖”了。揭秘“真胖”和“假胖”因为脂肪是油,它的比重只有0.8多;而肌肉的主要是水分,加上蛋白质和矿物质,比重超过1.0。所以同样的体重,脂肪占比多,体积就大,自然会显得臃肿。脂肪如果堆积在皮下只是影响外观,但如果堆积到内脏当中,那就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和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小仙女们,快来对照下你的体脂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吧!好了,通过以上,大家知道了判断“真胖”还是“假胖”的重要依据是BMI和体脂率,但是我还想提醒小仙女们,胸围、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这些数据也需要在减肥期间重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lliuan.com/etfpz/1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