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当人体进食的热量多于消耗量时,便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使体重增加,当超过正常体重的20%时,即为肥胖。
由亚太地区著名肥胖症治疗专家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了亚太地区人口肥胖症的标准,对亚洲人来讲,当体重指数(BMI),即人体的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例超过25时,就被归为肥胖症。
一般认为,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和行为治疗是减肥的基本方案。“减肥”并非简单的减轻体重。目前,认为轻低热卡饮食(每天摄入能量比需要量能少—千卡)是减肥的基本措施。然而,机体一旦出现脂肪堆积,体内的体重平衡系统就趋向于维持原来的体重,避免下降的状态。如果限制摄食那么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调节机制就会被激活,引起食欲亢进和能量消耗减少;最终使节食这一减肥措施难以奏效。因此,常常需要药物来辅助肥胖症的治疗。在用减肥药对肥胖症进行治疗时,对于体重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药物不良反应。
速效减肥药物通常分为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和非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
1、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
1)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
它们都是法国施维雅公司的产品,分别于40年前和20年前上市,在美国的上市时间分别为年与年。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嗜睡、口干、头痛、头晕、旋转性眼震、下颌震颤等。长期用药可引起心脏瓣膜损害,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并能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诱发高血压危象。
在美国,芬氟拉明常与另一种作用于中枢系统的减肥药芬特明(phentermine)联合使用,被称为“芬-芬”。年以来,美国FDA不断收到关于应用“芬-芬”治疗肥胖症的患者出现心脏瓣膜病的病例报告。鉴于此类药物可致心脏瓣膜损害,肺动脉高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美国FDA于年9月决定禁止使用。我国目前尚未禁止使用,但已规定在保健食品中禁止加入。
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芬氟拉明列为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2)吗得蚓哚
吗吲哚是三环咪唑异吲哚结构,不同于芳香胺类食欲抑制药,它主要通过大脑中隔区调节拟交感神经作用,刺激饱腹中枢,使人产生饱食感,并抑制胃酸分泌,促进代谢,减轻体重,同时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及调脂作用。
吗蚓哚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口干、乏力、头昏、嗜睡等症状。
3)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sibutramine)化学结构为β-苯基乙胺,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细胞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抑制食欲,增加饱感同时也增加中枢交感传出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兴奋β3-肾上腺素受体,增加脂肪组织的葡萄糖利用和产热作用。增加能量消耗,使体重降低。
西布曲明由德国KNOLL药厂开发,年11月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是欧美市场畅销的减肥药品。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我国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
年7月批准在我国上市。一般说,神经性厌食患者、病理性肥胖病患者、甲状腺机能低下者、血压不能控制或控制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及脑中风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准备妊娠妇女都不适合使用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可升高血压,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应慎用此药。西布曲明还可使脉搏明显加快,及心电图异常等。值的注意的是。鉴于其副作用明显,西布曲明已经被多国禁止。
2、非中枢作用的减肥药物
在非中枢神经作用的减肥药物中主要有奥利司他,是放线菌Streptomyces的氢衍生物。年7月在瑞典被批准问世,年在美国上市,年在我国上市,目前有14个国家使用。
奥利司他与其他减肥药物不同,它不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而是通过抑制胰酶、胃肠道中脂肪酶的作用,进而抑制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吸收,使脂肪的吸收减少近30%,从而使体重下降。奥利司他对肠胃的其他酶如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磷酸酶无影响,因而对胰腺的其他功能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吸收均无影响。在治疗中发现奥利司他能抑制脂肪吸收,同时也抑制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建议服用奥利司他时,每天服用多种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
奥利司他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包括脂肪便、脂肪泻、腹痛、腹胀、肛门排气增多和大便失禁等,发生率为8%一27%。有慢性吸收障碍、胆甾醇沉着病患者禁用。
另据分析,奥利司他可引起水钠滞留导致高血压。
目前,滥用速效减肥药非常常见,减肥是一套系统治疗工程,肥胖者应理性地避免速效减肥药。
限制热量的摄入和强化运动消耗是治疗肥胖的主要手段。在建立正确的饮食行为和饮食控制基础上,想要强化减肥效果的可以考虑一些安全无毒作用的食疗方法。
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那句话“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