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糖尿病、肥胖和代谢》杂志刊登了一篇国内学者文章《中国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是一项针对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原来我们的肥胖发病率已经这么高,原文内容长且枯燥,今天梁老师翻译后把重点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了解一下我们面对的现实。
根据中国BMI分级,18.5kg/m2为消瘦,正常体重为18.5至24kg/m2,超重为24至28kg/m2,肥胖为≥28kg/m2。这项研究只纳入超过18岁的成年人,儿童数据并不在其列,数据来自个城市的个美年健康体检中心,是在年进行过例行检查抽调的数据,并有完整的身高、体重、性别和地区数据,共有名符合资格的参与者,中位年龄40岁;平均BMI24.1kg/m2;52.8%为男性,也就是说平均都是超重的,根据中国BMI分类,超重者占34.8%,肥胖者占14.1%。超重和肥胖在男性参与者中比女性参与者更普遍。
特点1,年龄和地域区别
在总体人群中,BMI近似呈正态分布,其中23.5至24.5kg/m2的BMI最为普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患病率峰值较女性年轻,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女性肥胖患病率在70至74岁达到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BMI分类,中国北方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南方,其中内蒙古、山东和河北地区患病率最高,不知道是不是和我们的面食习惯有关。
特点2,并发症
在总体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
在这项全国性研究中,发现年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现象非常普遍。按照中国分类,整个研究人群中近一半(48.9%)超重或肥胖,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比例为59.3%。此外,与体重指数正常的参与者相比,超重或肥胖的参与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升高,特别是脂肪肝、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除了年龄和性别之外,还观察到肥胖和超重患病率随地区人均GDP的变化而变化,来自GDP较低地区的参与者的肥胖率和超重患病率更高。这可能反映了发达国家已知的收入与肥胖之间的反比关系。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研究样本仅限于参加预防性健康检查的成年人,可能并不代表全体中国人,而且数据库中纳入的大多数美年健康检查中心都位于城市地区,因此,按照发达程度和肥胖之间的反比关系,全国整体的数据可能比目前获取的还要严峻吧。
了解更多健康相关内容,